撲通!大便一躍而下,降落在馬桶底部。好臭,快沖走它!
先別嫌棄,中大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說,我們可以透過大便,了解一個人的腸道細菌組合,從而得知患上一些疾病的風險,「食屎」更可能發展成重要的醫療技術。想知道「食屎」如何有助治療常見腸道感染,便要留意最新一期《上大人》。
腸道健康與人體免疫力有密切關聯。今期《上大人》還有營養師教你挑選益生菌,保持腸道微生態健康,抵抗病毒入侵。

食物大長征

「食屎」減肥

腸道內的微生物,原來可以減肥!

曾有一個有趣的實驗:將一肥一瘦雙胞胎老鼠的腸道微生物,移植至兩隻瘦老鼠,結果移植了肥胖老鼠腸道微生物的瘦鼠變胖了,另一隻卻沒有變化,反映腸道微生態或與肥胖有關。

中大醫學院三年前開始進行一項大型研究,招募60名肥胖及患有乙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四次糞便移植。結果部份病人的體重明顯下降,成功減磅8至12公斤,而且完成移植後一年亦無反彈。

黃秀娟解釋,這些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組合和細菌種類,與健康人的組合不同,而成功減磅的參加者,他們的腸道微生態有共通之處,「我想可能有一種腸道微生態,接受移植後很容易轉變。」她料將來可先評估肥胖者的大便樣本,看看其腸道微生態是否適合進行移植。

「食屎」治病

上一篇提及「糞便移植技術」可以減肥,其實早在中國古代就有「食屎」治病的記載,治療食物中毒,效果顯著。

發展至今的「糞便移植技術」,是移植腸道微生物:將健康人的腸道細菌組合移植至病患腸道,以恢復其微生態平衡。相關技術在歐美、澳洲等地開始普及,美國把經過濾後的健康糞便樣本製成口服膠囊,移植一次需要服食30顆。

香港則採用較直接的方法,將樣本透過胃鏡、大腸鏡等方式注入患者的腸道,從而改善其腸道微生態平衡,整個過程大約半小時。

中大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指,膠囊研發的關鍵要耐胃酸,料相關技術未來一、兩年於香港面世,方便需要長期接受移植的病人。

益生菌抗疫

上篇提到腸道微生物移植,改變人體腸道環境治病。除了「食屎」外,我們都可以「吃菌」抗疫。

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今年初將益生菌納入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病人患有嚴重的腸道微生態失衡,缺乏一系列益生菌, 23種腸道細菌與病情嚴重程度有關。

中大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教授指團隊打算利用相關數據,研發不同的益生菌,包括針對新冠肺炎患者的益生菌配方,冀減輕病情及早日康復;針對康復者的配方,改善腸道微生態失衡;為長者等高風險人士研發可添加於日常膳食的益生菌補充劑,以達預防功效。

吃益生菌都要識得揀:

⭐擁有多項研究證實效用,別只著眼於廣告名人效應

⭐選擇 3至4種菌株的產品,效果較單菌株全面

⭐愈少添加成份愈好,例如砂糖、色素、調味劑等

⭐如購買室溫存放產品,需留意是否有列明保護菌活性的技術

⭐膠囊形態較佳,小孩則推介服用粉狀